[研精心得] 馬可福音第十四章(「耶穌在伯大尼受膏」、「主的晚餐」、「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主」、「客西馬尼」及「耶穌被捕」等)
本文支援出處請參考: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2649187
--
[謹以本文慶祝今天的端午佳節(20250531周六)]
各位格友平安,
格主今天(20250531周六)的研經進度是馬可福音第十四章(「耶穌在伯大尼受膏」、「主的晚餐」、「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主」、「客西馬尼」、「耶穌被捕」、「在工會前受審」、及「彼得不認耶穌」)
本章經文有七十二節之多
裡面有些膾炙人口的教導或是故事
由於時間有限
本篇鹽菁心得只能簡單的點出一些重點稍加說明
此外
由於時間有限等因素
所以格主在守護天使的指引下
除了和合本(中譯本)及新國際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英譯本)這兩個聖經版本
未研讀任何的研經工具書(雖然小弟手邊的鹽菁工具書很多,也有馬可福音的註釋本)
在撰寫本研經心得時自亦未參考研經工具書
錯漏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並不吝指教!
1.
第三至九節說:「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第三節) 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第四節) 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第五節) 耶穌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第六節)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第七節) 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第八節)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第九節)」這一小段經文是膾炙人口的耶穌在伯大尼受膏的故事。特別值得一提的至少有幾點。首先,這故事發生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由於根據摩西的律法,長大痲瘋的人必須跟社會隔離,因此既然在這位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辦宴席,可想而知,這位西門的大麻風肯定是痊癒了,而且應該就是耶穌基督把它給治好的。第二,這段經文中並沒有說出把香膏澆在耶穌基督頭上的女人叫什麼名字,不過正是如此,後世的基督徒在傳述這位女主角的故事的時候便無法用她的名字一筆帶過,而必須把她膏耶穌基督的整段故事給說出來,符合耶穌基督在第九節的預言。第三,用來澆耶穌基督的真哪噠香膏肯定是個奢侈品,就如同現代頂級的沙龍香水中的香精一樣,如果是一班時候使用,肯定是大富豪才能負擔,但是如果是安葬時使用,那可能會有比較多人能夠負擔。從耶穌的話來看,他已經預見到他很快會上十字架所以有安葬的需要(第八節);但是這位澆香膏的女主角在(應該)沒有預見到耶穌基督即將上十字架的情況下還用珍貴的香膏來膏耶穌,可見他對耶穌基督有多麼的尊重與感激!
2.
第二十一節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這一節經文也是聖經中頗為住的經文之一,其重要性在點名惡人所做的壞事即使已經被
先知預言過,也被 神使用,但是他仍然要因為他所做的壞事而受罰。第二十四節說:「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這裡的「立約的血」(my
blood of the covenant),根據新國際本的附註指出,有些抄本做「立『新』約的血」,多了個「新」(new)字。
3.
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節說:「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第二十九節)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第三十節) 彼得卻極力地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第三十一節)」關於彼得跌倒的經文,參見六十六至七十二節。關於其他使徒跌倒的經文,參見第五十節:「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
4.
第三十二至三十八節說:「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第三十二節) 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第三十三節) 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第三十四節)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第三十五節) 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第三十六節) 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嗎?不能警醒片時嗎?(第三十七節)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第三十八節)」。這一小段經文至少有以下幾件事情值得一提。首先,從耶穌只帶了十二使徒中的三人一起去禱告,可見即使在十二使徒這樣的核心們途中還有更核心的使徒。第二,從三十三、三十四節可以看出來,即使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當他面臨上十字架的嚴苛考驗的時候,也會有及其難過、幾乎要死的憂傷情緒,甚至請求
神拿去這唄(三十六節)。第三,耶穌基督的禱告還是順從 神的旨意(三十六節)。第四,禱告是基督徒跟 神之間及其私密的事情,因此耶穌基督即使帶了三位最核心的門徒一起去禱告,他禱告時還是稍微往前,離開三位同型的門徒有一點點的距離(第三十五節)。最後,第三十八節後段說「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body is weak.),與我國古人所說的知易行難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5.
第六十一至六十四節說:「耶穌卻不言語,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問他說:「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第六十一節) 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第六十二節) 大祭司就撕開衣服,說:「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呢?(第六十三節) 你們已經聽見他這僭妄的話了。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都定他該死的罪。」從這一小段鍾,我們可以看出大祭司他們認定耶穌基督所說的僭妄的話是耶穌在第六十二節的回應。而第六十二節的回應暗示著但以理書第七章的內容,也就是耶穌基督自認他是與
神同等的 神仔。身而為人(至少在一班人眼中耶穌世人)卻自認為 神仔,被大祭司他們認為是僭妄的話語,即使地上的國王在某些情形下也會被稱為
神的兒子!(當然,耶穌基督當時也還不適地上的國王)
以上幾點讀經心得跟大家分享!
祝各位格友平安健康
端午佳節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願
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 聖靈的感動常與我們眾人同在!
巴拿巴+_+
20250531(六)9:21
PM(台北DELL電腦時間)(原文發表於UDN部落格支時間)
文:Barnabas Yu/余慕德
留言
張貼留言